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岩罕陆和组员们正在进行监测和巡护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季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十分炎热,伴随着清晨鸟啼虫鸣,热带雨林迎来新的一天。云投金孔雀旅游集团野象谷景区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岩罕陆和组员们带上干粮,一头扎进密林又开始了一天的监测和巡护工作。
近日,全省国企改革发展三年新征“图”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云投金孔雀旅游集团野象谷景区,探访在追象护象途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监测队员进行亚洲象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作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森林、沼泽地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得益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力度的增强,目前野象谷生活的亚洲象逐年增加,这与岩罕陆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野象谷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然通道,来这里活动的野象较为频繁。为评估亚洲象种群繁衍及生存状况并实施有效保护,2005年野象谷景区正式成立亚洲象监测小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监测队员们在日晒雨淋中把足迹撒遍地形复杂、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从不间断对野象进行追踪、观察和记录,建立野象出没安全预警机制,有效保护周边村民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人象和谐共生。
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岩罕陆和组员们正在进行监测和巡护工作
作为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150余万亩的热带雨林中,岩罕陆带领组员每天徒步10公里以上,对野生亚洲象进行个体识别、生活习性观察、图片视频资料采集、活动痕迹跟踪。“小断短鼻”“大瘤噜包”“垂肉脖”根据每个象群的特点,监测队员们给每一个大象家族都取了一个生动响亮的名字。追踪观测时,无论遇到哪个象群,监测队员们都能准确叫出每群野象家族的名字,还能准确预报野象出没的时间、地点、种群、行走路线等,并及时有效处置。
在参与过的亚洲野象救助行动中,让岩罕陆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对野象“昆六”实施的救助行动。2010年6月19日下午五点多,准备下班的岩罕陆忽然接到电话,告知要对一头成年受伤公象进行救助,他二话没说马上收拾了一些救助必需工具和药品,匆匆登上了森林公安派来的救援车辆。野象“昆六”的救助行动整整进行了三天,其中将“昆六”从受伤地赶到可以通车的路边,就用了近20个小时。最终“昆六”在岩罕陆和救护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被送到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进行后续治疗。
亚洲象监测小组
事实上,作为亚洲象的监测队员,危险与困难几乎无处不在。岩罕陆和队员们除了常年累月要面对热带雨林中潮湿闷热的恶劣条件、蛇虫鼠蚁的叮咬外,还需要对野生亚洲象这一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进行个体识别、图片视频资料采集、活动痕迹跟踪,稍有不慎就会遇到野象的突然攻击,危机重重。所以森林中的快速逃跑及爬树等这些“竞技”训练,都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之一。
从2005年成立至今,监测小组已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14人。作为明星物种,如今社会各界对于亚洲象保护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岩罕陆和队员们肩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从景区南门到景区北门,再到观象台,深入密林中,岩罕陆和队员们详细记录着每群野生亚洲象家族的情况,留住每头亚洲象的个体信息,为给亚洲象研究工作上提供有力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在日复一日的追象护象中,牢牢守护人象“安全屏障”。
云南网记者朱毅胡晓蓉李继红王丹徐永进彭锡张耀予